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一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人员机构

发布时间:2009-06-25 来源:总务处 浏览次数:6302

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对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及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特制定学校“十一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按照“挖掘内涵,拓展外延”的专业建设思路,做大做强现有的优势特色专业,即强化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好的专业;同时结合国际、国内幼教市场的发展,探讨建设一些新专业,做好非师专业建设,打造特色学校品牌。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社会有效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依托,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要科学合理地完善和优化专业体系,逐步强化专业优势,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

2.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专业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部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对市场经济需求旺盛的专业要做大;对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要做强;对竞争力不强且贡献力不足的传统专业要加以大力改造和调整。

3.坚持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抓好重点专业建设,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增强专业发展后劲,使学校“十一五”期间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4.加强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增强已设专业在本省乃至全国的竞争力。根据学校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办学条件,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及有关要求的指导下,以就业为导向,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支撑条件和关联度,积极慎重地分批调整、改造部分传统专业,增设若干新专业。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教改试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采取有重点、分层次、滚动建设的办法,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确定具有学校特点的优势与特色专业,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龙头,早期启蒙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为两翼,数量适宜、门类较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专业体系。到2010年,专业总数稳定在20个左右。

(二)具体目标

1、在办好传统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加大非师范专业的建设力度。2007至2010年,进一步形成以师范为主体并保持师范特色和优势的专业体系。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的需求,建设一批成本低,见效快的非师范专业。设置的专科专业数由2007年的8个增加到2010年的20个,即在原有专业基础上再新设12个专业。形成以师范专业为基础,传统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有黑龙江地方特色和办学优势,结构比较合理的学科专业格局。

2、实施专业分类指导建设工程,建设一批校级特色专业

到2010年,一般专业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普通高职高专专科合格标准;根据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办学优势,选择1-2个基础条件好,教学质量高,适应面广,有特色的专业,确定为校级特色专业,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加快发展。并在3-5年内达到省内一流水平,以此带动学校学科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课程建设,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要以整体达标,打造精品课为主要工作目标,把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使课程建设形成精品课,优秀课,合格课及重点建设课的结构体系,以此带动题库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工作。2010年,达到省级精品课1--2门,校级精品课9-12门,优秀课15门,重点建设课15门。对校级精品课、优秀课、重点建设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课程评估、检查、评比等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确保各层次课程质量的稳步提高。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到2010年,师资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35%以上,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比例达40%以上。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一是要树立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学名师”,以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中;二是要加大引进力度,充实师资队伍;三是积极创造条件,稳定师资队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四是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四、主要措施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专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树立创新意识,深化改革,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办学效益,推进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加强专业交叉与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每一个专业必须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大力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并吸收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加强教学内容改革,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进程,改变教学内容陈旧、重复和课程体系改革不配套的状况。要精选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中真正体现专业的交叉和融合。

4、在做大优势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做好非师专业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发展的需要对现有专业进行整合,取消需求萎缩、老化的专业,增设需求较旺的、创新的专业。在专业建设上,学校要突出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这个核心,努力做大、做强这个特色专业,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专业、为调整学生的专业结构奠定基础,为打造特色学校的品牌奠定基础

5、紧密结合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实践基地的建设

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要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抓好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注重与本地中小学、相关单位、企业的联系,研究实习实训办法,强化对实习实训尤其是教育实习的管理,保证实习实训效果;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场所的建设,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实践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教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6、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通过加大投入,内培外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10年前后,各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基本达标,且形成稳定的专业教师梯队。围绕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调整并充实培训内容,采取各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使用方法的培训和考核,鼓励教师积极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和使用;鼓励教师到实践基地从事实际工作,增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

7、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

学校要加大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各专业建设和重点建设专业及项目配套经费的及时到位。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力争获得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尽可能提高专业建设经费占学校总支出的比重。

8、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专业建设质量

各级领导均应提高对专业建设的认识,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全校专业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规划。各系部应重点抓好专业建设工作的过程管理,并综合各方面情况,在仔细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每个专业的建设目标。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建设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充分发挥各专业负责人的作用,实现专业建设的既定目标。每个专业都要制定2007—2010年专业建设规划要求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可操作性强,便于检查。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