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报道黑龙江幼专“慕课”建设——“慕课”龙江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

人员机构

发布时间:2015-11-26 来源:宣传统战部(刘岩) 浏览次数:5459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购买了20门“慕课”,作为全校学生的选修课资源。学校大刀阔斧启动“慕课”课程运作模式、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的创举引起了黑龙江日报记者的兴趣。201511月上、中旬,黑龙江日报主编来玉良、记者衣春翔走访了我校,并在《黑龙江日报》第22402期(2015年11月13日)第三版针对学校“慕课”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

  具体链接:http://ipaper.hljnews.cn/paper/2015-11-131.html

 

    学生自信心“爆棚”,“弱校”有望逆袭,“慕课”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使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让我省大学生和高校有了更多跃升的机会。

“慕课”龙江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

出版日期:2015-11-13   03版●关注   记者 --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衣春翔

    “慕课”(MOOCs),全称Massive Open Onl i ne Cour se,意为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2013年,这个词汇刚进入中国教育者视野就引起不小的“恐慌”。曾有专家表示,慕课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

    两年过去,“重新洗牌”的新格局并没有到来,但“慕课”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却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每一个人——学生在这里找到优质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里得到提高,学校管理者在这里找到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近日,黑龙江大学自制两门国学“慕课”正式上线,这是我省省属大学首批上线的“慕课”课程,可容纳校内外万人在线观看学习。其实从2013年开始,我省不少高校就已经开始将“慕课”作为选修课,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学分。

    “慕课”究竟给我省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上每一个普通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本报记者近日辗转多地进行了采访。

    连接“慕课”让学生视野更宽广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刘芳莹这几天自信心“爆棚”,按她的说法,“从小到大我第一次有了‘骄傲’的情绪!”

    她的“骄傲”正源于一堂“慕课”。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购买了20门“慕课”,作为全校学生的选修课资源。出于兴趣,刘芳莹选择了“军事理论”课。这门课程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线下是自学,线上则是在专门的“慕课”教室进行,全国所有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任课教师互动。

10月一堂线上课的答疑环节中,课程的主讲教师忽然说,“这位来自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芳莹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大学生在如今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应具有怎样的国防观念和担当?’”

刘芳莹告诉记者,那一堂课上,老师只回答了四个问题,其他问题都是由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学生提出的。

    “我当时十分兴奋,没想到我竟然和全国知名院校的学生站在了同一个舞台上,并获得了知名教授的认可。我从小学习就不太好,一直没有什么自信,可通过‘慕课’让我知道,世界很大,但只要认真努力,总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黑龙江东方学院学生刘凯对于“慕课”则有另一番体会。

    他在“慕课”平台自选了一门多校共建的“食品安全”课。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机构。

    “上这门课我花费了9.9元,但收获的却是9.9万元都买不来的。”刘凯激动地说,“其实我们学校的‘食品安全’教学实力也很强,不过听了这门‘慕课’,让我从更多角度理解了‘食品安全’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应该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慕课’的讨论区,我认识了全国其他高校‘食品安全’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扩展了自己的视野和朋友圈。”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冬颖教授近日上线了“慕课”——《论语》人生课堂。她说,“慕课”可同时容纳校内外万人在线观看学习,学生不但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完成知识性、概念性的内容学习,还能在网络社区中与其他同学讨论。大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启发,有利于开阔眼界,实现成长。

    利用“慕课”让学校补齐短板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黑龙江大学一所是专科学校,一所是本科院校,但两所学校的教务处主要负责人都表示,“慕课”可以帮助特色突出的学校补齐专业短板,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黑龙江大学教务处处长蒋鲲表示,黑龙江大学人文社科类专业突出,但理工类专业相对薄弱,通过引进水准较高的理工科专业“慕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到清华大学等名校的相应课程。学校已有的理工类专业教师也可以通过“慕课”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黑龙江大学今后还会上线更多人文社科类的‘慕课’,让全国理工类专业突出,而人文社科类专业薄弱的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蒋鲲说,像黑龙江大学这样的省属高校认真筹备并且积极上线“慕课”,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我们为引进‘慕课’资源,建设‘慕课’教室已花费了上百万元。引进的课程如‘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演讲与口才’等都是幼师学生需要学习,但学校自己开办需要较大成本的课程。”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徐青告诉记者,虽然引进“慕课”会花费一定的资金,但实际却节约了大量教学成本。同时,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明年也将上线两门“慕课”。

    学校负责人表示,“慕课”已成为一种趋势,学校应该建立互联网思维,将有特色,又受欢迎的课程融入“慕课”体系,这将有利于“弱校”在“互联网+”时代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我省很多高校教师对制作“慕课”的积极性不高。有教师表示,制作“慕课”费心费力,还没有什么额外收益。

    对此,霍明琨表示,“制作‘慕课’虽然辛苦,但一经上线,就可以长期使用,并不需要实时更新。平均计算下来,制作‘慕课’耗费的精力和每学期制作教案差不多,更何况,随着平台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慕课’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只要课程质量高、受欢迎,无论是知名教授还是青年教师,都可以在这个大市场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制作“慕课”让教师成为“多面手”

    “其实教师也是‘慕课’的受益者。”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霍明琨说。

    霍明琨也在近日上线了一门“慕课”——《菜根谭》与职场智慧。早在2013年,《菜根谭》与职场智慧就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畅销图书,而霍明琨也曾在多档讲坛类电视节目上讲过这门课。

    为什么要把这门已经家喻户晓的课程变成“慕课”呢?

    霍教授笑着回答,“因为想让更多人了解《菜根谭》,想利用互联网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扩展到更广阔的疆域。这些是教师的本能,而‘慕课’是可以实现教师本能的最好载体。”

    对于传统教师而言,制作“慕课”有没有难度呢?

    霍明琨告诉记者,“慕课”与传统课不同,是按知识点,而不是以4050分钟的授课时间作为分割依据。单节“慕课”在1020分钟,这更符合成年人集中注意力时间的学习规律。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如何分割知识点,如何能持续吸引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霍明琨说,为了适应慕课教学,教案必须重新做,课程教授方式也必须重新设计,和上一门新课差不多。

    “我觉得上‘慕课’更像是拍电影。”刘冬颖说,“像我这样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老师,对于新技术不了解,制作‘慕课’促使我去学习新的东西。比如老师要参与设计制作‘慕课’的舞台背景和道具,我特意请了电视台的专业设计师指导,边学习边设计。课程录制阶段完成后,后期制作用了35天,每天我都从8时工作到21时。虽然辛苦,但我学会了如何给电视片上字幕,如何配音,甚至学会了如何当一名导演。通过制作‘慕课’,我不仅学会了新技术,还获得了互联网思维,看问题的视角变得更多元,这对教师十分重要。”

    霍明琨也表示,通过制作“慕课”,让她对已经讲授多年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如今这门‘慕课’刚刚上线,就已有全国多所高校500余名学生在线学习。“在‘慕课’里,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被拉近,很多学生都会提出一些建议和问题,这都是我未来提高改进的方向。”

推荐阅读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