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报道黑龙江幼专支教活动——用“支教”向贫困宣战

人员机构

发布时间:2015-12-16 来源:宣传统战部(刘岩) 浏览次数:5348

黑幼专的顶岗支教,使大学生把新的理念带到乡村学校,把新思想、新视野带进了每一个农村家庭,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改变了农村的贫困面貌。对此,《黑龙江日报》第22431(20151212)2版进行了专题报道。    

具体链接:http://ipaper.hljnews.cn/paper/2015-12-12

 

 

地方高校扶贫的潜心探索

用“支教”向贫困宣战

出版日期:2015-12-12   02版●要闻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衣春翔 来玉良

  穆棱市河西乡四兴村位于大山深处,是个贫困的小山村。从牡丹江开车到这里,就算天气好,也要五个多小时。

  但这里有一所比较特殊的学校——四兴小学。说它特殊,因为这个村小的学生不但会用计算机,还能说比较流利的英语,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孩子都有一颗想要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山村落后面貌的雄心。

  而这一切和一所高校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就是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两代黑幼专人的共同选择

  四兴小学是个“夫妻学校”,很长时间只有刘加义和他妻子朱有春担任教师。

  刘加义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校,如今的黑幼专正是由这所学校和其他两所学校合并而成。2003年,刘加义出于对山区教育的特殊情愫,毅然来到离家一百多里的四兴小学。

  十几年间,学校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从这里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但是缺少老师、教学方法渐渐跟不上新时代、英语教学相对落后等问题困扰着这对夫妻。

  2009年,刘加义当选第九届牡丹江市十大杰出青年,他的事迹吸引了一名年轻人——徐文建。

  “我听了刘老师的事迹报告之后感触特别深,当时就很想去看看那里的学校和孩子们。”徐文建说,学校不久之后开展了支教活动,他选择四兴小学进行顶岗支教。

  据了解,十多年前黑幼专就针对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实践教育缺乏,而农村却普遍缺乏幼儿和小学教师的现状,主动向省里申请,开始了顶岗支教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开展顶岗支教活动,一方面提升学生意志品质和专业实践能力,一方面缓解落后乡村缺少教师的情况。”一位负责支教工作的老师说。

  师兄弟共同改变村小面貌

  “虽然此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四兴小学简陋的条件还是超出了我的想像。”徐文建说,当时四兴小学正在翻建,村小学的30名孩子每天在一个7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上课。

  困难环境并没有让徐文建成为“逃兵”,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信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里变个模样。

  徐文建学的是英语教育专业,他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新教法、新理念应用到课堂上,很受学生欢迎。“上英语课的时候,我经常组织一些课堂活动,领着学生边做游戏边学习。孩子们觉得挺新奇,积极性都很高。”

  一年支教下来,孩子们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前,四兴小学有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家长也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总希望孩子能够帮家里种地,长大了外出打工。可徐文建让孩子们和家长们知道了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懂得了知识是改变他们命运的重要方式。

  刘加义也从徐文建身上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一直到现在,还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之中。

  这对师兄弟共同努力改变着四兴小学的面貌,130多平方米的新校舍建好了,微机课和英语课成为了常设课,孩子们的成绩提高很快。而徐文建也通过顶岗支教,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省人才办负责人表示,黑幼专的顶岗支教让学生们受益匪浅,这些大学生也把新的理念带到乡村学校,把新思想、新视野带进了每一个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顶岗支教成为“扶贫”武器

  刘加义说,脱贫致富,教育领路,“村小十分艰苦,吸引专职教师较难,但如果能有越来越多徐文建这样的支教生来到贫困地区的学校,就会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改变一个地方贫困的面貌。”

  而黑幼专升专八年来,一直在这样做。学校已经先后有12批,3000多名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支教点覆盖牡丹江地区几十所农村城镇小学和幼儿园。

  在支教点,学生们获得了锻炼自我的机会,他们也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现代科技知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当地,受援学校因他们的到来而悄然改变。顶岗支教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师资匮乏问题,极大地缓解了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等教师的短缺。

  如今,徐文建已经是黑河小学的一位教师,他仍然坚持经常到教学不发达的地方支教。徐文建说,“我想把黑幼专的支教精神发扬下去,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让落后的思想消失,让贫困消失。”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