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近日来,黑龙江幼专毕业生被招聘单位“疯抢”的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因为它一反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招聘单位招人难的“两难”现象,创造了1000余名实习生被4000个岗位争抢的“神话”,而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各家媒体纷纷走进黑龙江幼专展开采访,黑龙江日报客户端更是进行了三篇专题的系列解读。为方便读者,黑龙江日报客户端将系列解读进行了通篇整合,向社会呈现黑龙江幼专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完整答案。
“不因困难而无学可上,不因自卑而异于他人,不因环境而心存灰暗。”如果问学校最暖人心的“大计”是什么,答案一定是资助贫困生。
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其中“双特学生”资助工作,更是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问题。
所谓“双特”,是指特殊家庭、特殊困难的学生。黑龙江幼专举全校之力,共图资助新路,开辟了一条对“双特学生”的资助之路。
同“双特”学生开座谈会。
了解酸甜苦辣 走入学生内心
“一只钢笔、一个学习用的床上小桌、一个送弟弟的小玩具,这就是他们的愿望。”黑龙江幼专负责“双特学生”座谈会的张笑怡老师回忆起2017年国庆、中秋双节那次座谈时说道:“学生们的愿望都是很简单朴素的。”
一月一次的座谈,是“双特”孩子们与校领导和老师们畅所欲言的时刻,也是老师走进孩子内心的最好时机。2018年4初学校召开“学业规划”座谈会,在学校已经学习生活了半年的孩子们,面对校领导、老师大家争相发言。就是在这次座谈会上,每个学生都拥有了一位专属的“灵魂导师”,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走向。
除了座谈会,黑龙江幼专学生处还组织了直指心灵深处的心理拓展、心理团体活动。让学生们从陌生到熟识,从内心封闭转为融入、接纳,让他们在彼此分享中了解自己,认识别人。
“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也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被遗忘。”校工会主席夏莹对记者说。为了解决“双特”孩子们在生活中的需要,黑龙江幼专从细节入手,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只要有需要,就能得到帮助和关怀。
“去年冬天比较冷,我们担心孩子们受冻,特地为每一个‘双特’学生送上一件棉服。”学生处张笑怡老师对记者说。棉服虽小,但有爱心的温度;天气虽寒,但爱的味道弥漫在整个幼专。
“除此之外,有些孩子还面临回家难的问题。”老师回忆道。寒假将至、新年临近,学生们纷纷踏上返乡的旅程,可因为费用问题,有些 “双特”学生却为如何回家犯了难。
为家庭困难学生送去贴心帮助。
“家是必须要回的,年是必须要过的,这点票钱还是能解决的”,学校领导对记者说,为了帮助孩子们回家过年,黑龙江幼专学生处为“双特”学子购置了返家车票。
“东北的天虽然冷,但是我们的心不冷。”学生们说学校给了他们安全感。
不但要让“双特”学生心不冷,还要让他们不孤单。
为了让首次离家的“双特学生”也能感受到节日氛围,冲淡他们思乡的离愁,黑龙江幼专校领导和和老师还会和“双特”学生一起过节。中秋节时,学校工会主席夏莹、学生处处长于滢慧、学生处张笑怡老师邀请未返家的“双特”学生聚餐。热气腾腾的火锅,映着孩子们笑意融融的脸。节日之际、月圆之时,他们与黑龙江幼专结下一个约定——你们负责学习,我们负责排忧解难。
学生找到榜样 勇敢开创未来
2017年12月8日,幼专师生相聚在开明礼堂,隆重召开2017年国家奖、助学金优秀学子励志报告会,阿地拉坡日和甘洛小比作为“双特学生”代表,在报告会上做了感人至深的报告。
彝族小伙子阿地拉坡日和甘洛小比来自于偏远的大凉山,为了来到黑龙江幼专,他们要走6个小时的山路,坐4个小时汽车,再转坐58个小时的火车。是对知识的渴望,引领他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更是对家乡的责任感,使得他们努力学习,因为他们有着更远大的理想——终将有一日要把自己的所学所得,传回到家乡的那座大山里,用知识改变家乡人的命运。
“不管山路有多长,只把壮志填胸膛。”他们的求学历程催人泪下,也促人成长。他们的事迹,成为很多“双特”学生的榜样。会后,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学生处的老师为每位“双特学生”送去了国考的辅导教材,希望他们在未来的路上走得越来越好。
优美园林好读书 智能校园惠生活
“虽然刚刚入学一年,但学校变化真是不小,绿化的面积越来越大,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学习生活很舒服也很安全。”学生刘奥菲这样评价自己的学校,她的感受也是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们共同的感受。
从智能发达的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到整洁先进的校内设施,再到树影花海交织的校园,“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贯彻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无微不至地服务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历史悠久的学校。
“校园不大,但是我们把校园建设得风景如画。”学校领导对记者表示,为了进一步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黑龙江幼专近年来投入资金全面提升校园的绿化和亮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独特功效。
一进入校园就能看见黑龙江幼专校园秀木婷婷,绿草茵茵,步步为景,学生在林荫下、草坪里读书学习、讨论问题。这全都源于2017年学校对校园绿化进行的调整和升级。
“我们把每一个树种引进之后,都要变成一个景观。”总务处长廉大利说。学校引进绿化树种上百种,新建绿篱1000余米,无论是树的种类还是造型设计,都展现了黑龙江幼专园林式生态校园理念。
同时,黑龙江幼专投入资金优化改良学校灯光。“我们的目的是,重点突出校园建筑照明的艺术特征,表现出大学校园的开放性。”学校总务处长廉大利说,“我们整体改造了校园的路灯,实现了校园全覆盖,在亮化了校园的同时,节约了能源,也增加了校园安全的系数。”
除了绿化,黑龙江幼专还十分重视打造智能校园。
6月,正是期末考试紧张的时期,学生韩育霖寝室的灯忽然坏了,严重影响了她的复习。但她一点都不急,打开手机,在微信公众号上留下灯具损坏的信息,不一会儿,就有维修人员来安装了新的日光灯。
扫一扫微信就能使用洗衣机、电吹风,这样的场景在黑龙江幼专很常见,网络化、智能化的校园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黑龙江幼专整合现有资源,投资设施建设,通过“校园网”利用“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服务中心”将“物联网”和“软件应用系统平台”整合起来,实现通信服务、教学工作、学习活动、安全管理工作与学校设施的整体结合,建设“智慧校园”。
学校心理咨询室。
“原来有三个平台,现在有一个平台。”学校领导表示,在中国银行的帮助下,学校整合目前校内网络平台,推进“多网合一”,实现“一网管理”。学校已经完成校园维修App设计,通过软件整合报修、检修、管理三方,减少了检修管理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这样的平台整合也使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报修校内生活设施,满足学生需要,便利学生生活。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通过慕课系统与“翻转课堂”,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框架下,引入全国优秀课程,同时向外输出本校标志性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服务。
针对以校园安全为核心的平安校园建设,学校也投入了大量资源。“我们安装了383个摄像头,学校各个角落都有,一般学校里没有这么密集,就是为了学生安全。”学校领导对记者说。
如今,黑龙江幼专基本实现了办公智能化、校区管理智能化和学生生活管理智能化。
校风和谐民主 学生参与管理
“通过参加学生代表座谈会,我锻炼了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了觉悟,有了大局观念,同时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回忆起自己这几年参加学生自我管理工作,2016级学前教育专业的陈梓铭同学有感而发。
近年来,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把师生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和弘扬主人翁精神,在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民主管理、创建和谐校园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学生参与校园管理。
“在黑龙江幼专,学生下情上达不是难事。”学生处长于滢慧对记者说。
为保障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黑龙江幼专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参与民主治理。通过班委会、团委会、学生座谈代表会等学生会议,与校长信箱等反馈渠道共同组成了一张触及所有学生的民主治理网络。
“我们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治理。”学校领导表示。校学生会成立了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生食堂监督与服务委员会、学生提案委员会、教学质量监督与服务委员会、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委员会等学生组织。成立至今,学生提案委员会已上交提案10余次,涉及食堂价格及质量问题、寝室供暖问题、校园安全问题等。
“在校长信箱基础上,我们还准备让校领导和学生代表一起吃午饭,当面反馈问题。”团委副书记郑云涛对记者说。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平台,校团委和校办等部门共同“搭台”,准备让学生与校领导“午餐有约”,每周一邀请六名学生与校领导一起共进午餐,面对面交流,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渠道之一。
“通过这些制度,我们的学生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也在实际生活中锻炼了表达能力,提升了道德品质,同时学生们对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方向更加了解,关心学校发展程度提高,有了归属感。”郑云涛说。
“什么是学生自我管理,首先是要让学生“说话有人听”、“问题能解决”,工会主席夏莹这样总结学校管理建设。
保证学生自我管理有效性,不仅需要学生组织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制度的建设。为了保证学校能够“听真话”、“做实事”,黑龙江幼专采取了多种途径,保证管理的良性运转。
“我们每个学期期末有教学反馈,按系开会,这个会辅导员不参加,我们可以和督导反馈问题。”陈梓铭同学说。
学校的荣誉。
这样的督导体系是黑龙江幼专多年来制度建设的结晶。“我们聘请了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熟悉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组成系部督导队伍。”督导室主任李海波表示,学校确立了督导工作的指导思想,即坚持督与导相结合,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的工作方针,本着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全面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的基本思想,坚持在常规管理中抓规范,在规范管理中求创新。为这样的制度建设实打实地从细节改善了学生的生活。
张梓铭同学对记者表示,之前学校的机房平常不开门,影响了学生们正常的学习考试准备工作。通过各种反馈渠道,学生们表达了诉求。张梓铭说:“提意见第二天,机房就开放了。”
投身志愿服务 了解社会学会感恩
“母亲节的时候我去了敬老院,给老人们送了花,老人们很开心,当时我就想到了妈妈。”聊起志愿活动,黑龙江幼专大一学生张柄男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志愿活动后,他给母亲打了电话,送上了祝福。
“孩子在学校学会了感恩,这让我很感动,这样学校教出来的孩子,差不了。” 张柄男母亲说。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基本。黑龙江幼专通过志愿工作,让学生走近社会,走近弱势群体,使每一个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善良。
黑龙江幼专在2018年春运时节开展了“春寒料峭时,温暖回家路”志愿者服务,刘舒宁老师作为美术系分队的负责人,号召全系志愿者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
“我们给出行的旅客准备了春联,同时我作为负责人也为整个团队制定计划,给队员们培训所有服务流程。”。本次活动中,她个人服务时长长达106小时,服务人次约450人,其贴心的服务得到了车站人员的赞美,刘老师也因此荣获全国“暖冬行动”百名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在志愿服务中,黑龙江幼专24名志愿者寒冬中连续10天在牡丹江火车站为旅客发放春运时刻表、春运购票攻略等宣传资料,让旅客轻松购到回家车票。志愿者们在10天时间帮助近500人次自助购票,帮助他们顺利返乡。志愿者们在候车室车为旅客送水、扶老携幼、帮助老弱病残等重点乘客进站上车,这些志愿服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看到这些奔波劳碌的人们,我明白了家长有多么不容易。”回想起志愿服务时,一名同学对本报记者说。学生志愿者宋程玲表示,在参与“暖冬行动”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团队合作,沟通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对未来从事教师行业将有巨大帮助。
春运时提供志愿服务。
入户伴夕阳 成为贴心人
“我们平时亲情环绕,衣食富足,没想到还有这样一个让人心疼的群体。”黑龙江幼专兰心志愿者助老服务队范承晶对本报记者说。
兰心助老服务队成立于2014年3月,成立之初,共帮扶10户“三无”和“空巢”老人。助老服务队的努力,让这些老人们在孤单的生活中有了温暖的陪伴。
黑龙江幼专2014级学前教育系学生曹雨萌,在校期间爷爷因病突然离世,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入户伴夕阳”助老活动中,她所在系部的帮扶对象是双目失明的退休老教师李奶奶。
李奶奶年近8旬,丈夫离世,儿女在外地工作,只有春节才能回来看看母亲。
老人对亲人的期盼让曹雨萌想起了自己的奶奶。一直到毕业,曹雨萌只要没课就去李奶奶家陪伴她,陪着聊天、散步,帮李奶奶家打扫卫生,成为了李奶奶口中骄傲的“小孙女”。
“黑龙江幼专志愿者队伍里还有很多个像曹雨萌这样的孩子,他们风雨无阻地坚守在助老的道路上。”指导老师范承晶说。
“学校一共有98名留守儿童,都是附近村子里的孩子,父母出外打工维持生计,他们几乎都在学校寄宿。他们没有机会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学习艺术类课程。”聊起学校的情况,宁安市海浪镇中心小学徐校长不免叹了口气。
为了帮助这些渴望艺术教育的孩子们,2017年6月,黑龙江幼专团委开展“三下乡”活动,来到海浪镇中心小学。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文艺演出,还代表学校为98名留守儿童捐赠了学习用品。
为需要帮助的孩子送去慰问品。
“姐姐,你的舞蹈好漂亮,我也喜欢跳舞,可是我没有钱交学费,你能一直留在这教我们吗?”回想起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兰心志愿者们总有些愧疚。黑龙江幼专音乐舞蹈系团总支书记李婉榕说:“宁安市海浪镇中心小学距离我们学校太远了,要90分钟车程,真是很难实现孩子们的心愿。”
虽然距离很远,志愿者们依然在做着自己的努力。2018年6月,志愿者们和海浪镇中心小学联系,征得100名留守儿童的“微心愿”,在学校内广泛动员师生认领孩子们的“微心愿”。仅三天,在师生们齐心努力下,他们就为孩子们筹集近20000元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能看到小朋友脸上的笑容很开心!”志愿者李一涵对记者表示。
对口支教新疆阿勒泰地区。
自2007年以来,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近万名学生在兰心志愿者服务队的旗帜下,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当中。从赢得奖项的“暖冬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到帮扶“三无”和“空巢”老人的“入户伴夕阳”志愿服务项目,再到到关爱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弟的“春雨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学生们的身影活跃在每一处需要帮助的地方,把爱带到了弱势群体的心中,为他们干涸的心灵注入了一股清甜的溪流。
志愿者们都表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他们更好地认知了社会,懂得了团队合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沟通技巧。
“我觉得,我在志愿活动中的收获,远远大于我的付出,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这是最好的学习,也是学校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志愿者李一涵如是说。
编辑 桑蕾
作者: 王梓涵